新华网上海11月7日电(沈梅)近日,罕见病科普微电影《另一种身份》正在全网播出,片中素未谋面的年轻父母们为罕见病孩子相互帮助的剧情让人动容。这部微电影由上海市科委“科技创新行动计划”科普专项资助,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、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、上海市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、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,并由雀巢健康科学支持。该片于11月4日在上海举行“罕动新生·关爱罕见病在行动”暨《另一种身份》罕见病科普微电影发布会。
感人情节普及罕见病知识
据介绍,微电影《另一种身份》基于真实案例,以通俗、动人的方式,帮助公众认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(以下简称为特医食品对罕见病治疗的重要性。微电影中,一位年轻的妈妈为一出生就罹患甲基丙二酸血症的孩子求医问诊、艰难寻找特医食品的情节让人揪心。在医生、患者组织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,妈妈终于获得救命的特医食品,使孩子得到及时治疗。
微电影通过一个个感人瞬间,向大众传递先天性代谢疾病是可以通过饮食治疗进行管理的。对新生儿进行及时筛查至关重要,早期筛查可以及时发现并诊断罕见病,以避免或减少疾病给婴幼儿带来的不可逆转损害。

罕见病科普微电影《另一种身份》在上海发布
随着罕见病临床工作的不断推进,日益明确,特医食品可以实现对多种先天代谢障碍(IEMs)罕见病的有效干预,帮助受困扰的罕见病患者生存、生活,融入社会。截至目前,已有45种罕见病用药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,覆盖26种罕见病。国家罕见病登记注册平台,已建立200余个罕见病研究队列。
专家学者关注特医食品造福患者
发布会现场,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所长、上海市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主任蔡威教授表示:“通过多年的罕见病临床诊疗工作,日益明确采用特医食品对多种遗传代谢类罕见病进行营养治疗,是当下有效的干预方式。及时、足量、长期地使用特医食品进行饮食治疗,可以让诸多自出生起就受病痛困扰的患者有质量地生活。但同时,我们也需正视罕见病认知度低、用药难的问题,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关注,共同促进产品的可及并负担得起,造福患者与其家庭。”
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张惠文教授表示:“希望接下来通过特医食品临床的规范化使用,帮助更多罕见病患者实现有效干预及治疗。”

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所长、上海市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主任蔡威教授发言
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特医产业联盟主席顾欣鑫表示,“虽然中国罕见病、先天性代谢疾病市场受众很少,但每一个患者都不容忽视,此次各方合力联合发布罕见病科普微电影,正是希望让更多公众了解并关注罕见病,让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患者的治疗更加可及。雀巢健康科学始终关注着中国罕见病、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患者的需求,持续研发创新的临床营养产品,覆盖苯丙酮尿症、枫糖尿症、糖原累积症、戊二酸血症、高酪氨酸血症、甲基丙二酸血症等多种先天性代谢疾病,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,并且参与多项罕见病公益行动、减少患者家庭和社会负担。未来希望行业各方继续发挥各自优势,为罕见病患者护航。”

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特医产业联盟主席顾欣鑫发言
救助罕见病患者家庭,患者组织、慈善机构等社会团体的积极参与同样意义重大。发布会现场,病痛挑战基金会创始人、副理事长王奕鸥谈道:“病痛挑战基金会始终致力于支持罕见病病友的病有所医、医有所药、药有所保,最终实现社会价值,培育积极行动的罕见病组织,搭建多方参与的平台,我们希望使每一个生命个体无论身患何种疾病、面临何种不便,都能受到尊重与支持,共同实现公平正义、多元共融的美好社会。”

病痛挑战基金会创始人、副理事长王奕鸥发言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朝闻天下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若因作品内容、知识产权、版权和其他问题,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,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.